新闻资讯

我们该如何看待2018 年 5 月 1 日起我国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由 17% 减至 16%?

2018-04-28
摘要:转载来源:知乎 作者:云中流浪 文章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一:首先有两个基调需要明确:   1:税率降低是国家站在高层,基于现实,立足长远的决策。基于现实:就是没有如前期两会工作报告提到的“三挡并两档”大幅度降低,因为还有现实考虑还有财政压力,但增值税税率简并是未来改革方向;站在高层,立足长远 […]
转载来源:知乎
作者:云中流浪
文章已获得原作者授权

一:首先有两个基调需要明确:

 

1:税率降低是国家站在高层,基于现实,立足长远的决策。基于现实:就是没有如前期两会工作报告提到的“三挡并两档”大幅度降低,因为还有现实考虑还有财政压力,但增值税税率简并是未来改革方向;站在高层,立足长远:就是税率降低是国家站在整个行业面,以及整个增值税未来发展方向思考的。简单点说就是税率降低整体层面是重大利好,在增值税整个链条角度,整个税收层面是给企业减负的。但是就短期内或具体到某个企业,甚至更极端点是不是6月份制造业所有企业增值税税负立马降低理论上的多少个点。这个还还不一定。但是在高层视角和长远来看,这是影响深远的。

 

2:税率降低分析要从理论和实务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理论上分析(或者者说宏观上分析),比如说写论文,我们可以把增值税原理,拿出一些测算数据进行计算,然后形成一个结论。二是实务上分析(也可以说从微观上分析),因为理论和实务还是存在比较大差异的,再加之在我国依法治税进行中,存在理论和实务,政策与执行,精神与文件等错位的事项。比如增值税税率降低,具体现实中企业是怎么考虑,这些实务中的问题就太多了。

 

二:其次 谈下理论上增值税问题

 

1:表一:理论上的增值税(谁是增值税的承担着)

 

 

备注:也就是从理论上(增值税原理)来说,消费者是增值税的最终负担者。但是实际上来说,价格涉及的增值税更多的是企业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博弈过程,也就是说通常理解的“增值税是价外税不影响企业利润”,实际上应该说增值税不影响企业利润表而已(会计账务处理),肯定影响企业利润。

 

 

2:表格二:最终环节销售额和税率决定国家税收

 

备注:最终环节销项税额119=第一环节应纳税额18+第二环节应纳税额37+第三环节应纳税额64

如果最终环节税率为16%,我们理论上测算下。如下图

备注:以上是站在增值税整个层面来做的理论测算,不是站在某个企业或者行业来看问题。站在整体来看,最终的税率影响国家税收,也就是税率降低是国家释放的重大利好。但是具体到相关行业、相关环节、相关企业这个测算需要企业根据实际进行。

 

 

3:假定所有环节为17%税率改为16%税率的整体测算

 

备注:以上只是从理论层面,假定所有环节从17%变为16%税率的影响,具体实务可能存在差异。

 

4:增值税税负的理论上存在的多种情况

当然增值税原理来说,本身从理论上也存在多种情况,不会如上图那么单一,那么简单说明复杂情况,举例增值税中间环节减税,对整个增值税层面的影响。具体如下图:

 

假设中间环节免税测算如下

备注:通过以上两图对比,如果中间环节免税,则应纳税额明显提高(由原来的整体税负119变为120)。所以中间环节免费链条抵扣传导丧失,反而加重税负。中间环节免税将加重下游税负。我只是简单举个增值税理论层面的这个问题,想说明下就单单从理论层面来说,增值税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现实中复杂的问题。

 

三:最后说下实务中的问题

 

1:实务中具体到某企业看待这个问题,站在企业微观角度,我们知道税率/税负率/实际缴纳增值税还是不同的。企业需要考虑的是进项(其中有涉及到业务与税务的匹配问题,供应商选择的问题),企业还需考虑的是作为税局征管指标之一的税负率问题。所以具体到企业还是企业自身站在企业业务与税务,企业所在当地税局征管环境等综合考虑。

 

2:如果实务和理论差异不大,那么我们考虑的是”增值税税负率”的问题。如实务中存在增值税税负率未达到当地某行业指标不能申请十万位发票,如未达到增值税税负率税局可能需要企业自查并提供书面”增值税税负偏低的情况说明”等。虽然我们知道增值税税负率作为税收征管的一个参考性量化管理手段,在一定层面也能较好的反映企业真实纳税情况,但税企都需站在真实业务前提下来看待这个问题,脱离了经济业务实质,就指标论指标肯定是不妥的。

 

3:站在国家层面,这是基于行业减负考虑。但是如同增值税全面营业税改增值税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而升的情况一样,一是增值税全面营改增是通盘考虑,具体到某行业某企业,其自身的业务梳理,进项管控,税务管理是影响其税负因素。二是在国家减政放权,减负的同时,后续管理相对强化了,比如增值税管理,有了金税三期工具的上线,营业税下的不合规不合法操作,在金三下立马现出原形,甚至是在金三下”裸奔”,所以对于不规范企业肯定税负是影响的。

 

4:具体政策我们以后续财税文件为主,政策如何落地,企业如何配套实施。都是后续企业根据政策结合业务进行梳理。比如合同签订的涉税条款的更新维护,供应商比价模式税收考虑的更新等等,至于实务部分企业甚至对于刚出的政策就开始进行所谓的”筹划”,这个肯定后续有相关政策规定的(一切筹划必须以不违法为前提)。

 

备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具体以法律法规为准。

 

 

由兴迪源机械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